
3小时,
4根导管,
1颗“迷路”的心脏重归正轨。
无影灯下,
导管在跳动的心脏表面游走,
射频能量如“微型电焊”精准灼烧异常电路……
这不是科幻场景,
而是一台真实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。
2025年3月30日,
我们走进手术室,
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这场“心跳修复战”的全过程。
穿刺时刻:
麻醉后,主刀医生在患者右侧股静脉精准穿刺,导丝如“探路先锋”进入血管。“导丝到位,准备送鞘管。”——器械护士快速递上扩张鞘。
导管入心:
标测导管沿血管“漂流”至右心房,穿过房间隔进入左心房,技术亮点:三维建模系统将心脏转化为“透明立体地图”,异常电信号区用红色光点标记。
决战时刻:
射频能量“狙击”异常电路,肺静脉前庭是房颤最常见的“起火点”,必须彻底隔离,就像给野火修一条隔离带,电刺激诱发后,房颤未再出现——消融成功!
【幕后英雄】多学科团队的无声协作
麻醉医生:紧盯血压、血氧数据,适时调整镇静剂用量。
电生理技师:紧盯三维建模屏幕,实时汇报异常电位。
巡回护士:20次器械清点零误差,确保“战场”无菌、高效。
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,术后康复和定期随访同样关键。
技术优势:射频消融仅有2-3个穿刺点,创伤小、恢复快,但需要医师具备“毫米级”操作精度。
患者适配性:早发型房颤、症状明显的患者获益最大,但合并严重心衰者需谨慎评估。